2025年7月,骄阳似火,却无法阻挡安徽理工大学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学院“徽韵文房溯古行”调研团队探寻传统文化的炽热脚步。7月1日至3日,这支怀揣着对文化敬畏与热爱的团队,深入安徽宣城泾县,围绕宣纸、宣笔生产技艺以及当地文化产业发展,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系列调研活动,在乡野阡陌间寻回宣城文化跳动的千年脉搏。
探秘宣纸:古法技艺中的匠心传承,镌刻文化基因
7月1日,团队踏入宣纸的诞生地——安徽泾县宣纸产业园,开启了对这一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度探秘之旅。
在原料采集区,青檀树皮和沙田稻草整齐堆放,看似平凡无奇,实则蕴含着宣纸品质的奥秘。工作人员介绍道,青檀树皮必须取自特定树龄和生长环境的树木,沙田稻草也有着严格的筛选标准。每一根树皮、每一束稻草,都像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礼物,从源头为宣纸的卓越品质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走进生产车间,复杂的工序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。浸泡、蒸煮、漂白、打浆、抄纸、烘干……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。抄纸环节堪称一场艺术的表演,师傅们手持纸帘,在纸浆池中轻轻一舀、一荡、一抬,动作娴熟而流畅,仿佛与纸浆融为一体。一张薄如蝉翼的湿纸便在纸帘上悄然成型,其精准与熟练令人惊叹不已。烘干工序里,师傅们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艺,将湿纸均匀地贴在滚烫的焙墙上,确保纸张平整干燥,容不得丝毫差错,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。
寻访宣笔:历史长河中的笔韵流芳,传承千年脉

(团队成员采访宣纸手工制作人图片 金俊杰摄)
7月2日,团队继续探寻泾县的另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——宣笔,揭开传承千年的笔文化神秘面纱。宣笔的历史可追溯至秦朝,相传秦国大将蒙恬南伐楚国,途经今安徽宣城泾县一带的中山地区,发现当地兔毫毛纯质佳,遂用竹子为笔杆、兔毛为笔头改良出第一批毛笔,即蒙恬笔,这被认为是宣笔的前身。从此,宣笔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,开启了辉煌的历程。
团队来到宣城有名的宣笔作坊——三兔宣笔。这家隐匿于泾县青山绿水间的小作坊,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,散发着独特的魅力。周围山峦起伏、竹林摇曳,溪流潺潺作响,满目翠绿中透着清幽与宁静。场馆内古韵悠长,木质结构的建筑散发出质朴的香气,窗棂透进斑驳的光影,仿佛将人带回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。
在吴师傅的带领下,团队首先来到宣笔制作原材料的存放处。常见的兔毫和羊毫整齐排列,伍师傅还小心翼翼地拿出宣笔中最好的材料狼毫——这并非狼的皮毛,而是黄鼠狼的皮毛。每一根毫毛都承载着宣笔的品质与灵魂。
参观途中,制笔师傅们在桌前忙碌,神情专注而虔诚。他们手中毛笔在巧手下逐渐成型,周围只闻制笔工具的细微声响,时光在这里仿佛都慢了下来。空气中弥漫着匠心与墨香交融的独特气息,让人沉醉其中。
三兔宣笔内还存放着大量古代宣笔以及文献资料,伍师傅系统讲解了宣笔的发展兴盛衰落,以及在新中国的带领下重新走向繁华,成为文人墨客中的珍宝。漫步在这个场馆中,团队成员吃惊于宣笔复杂的工序,每一道工序都像是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;感叹着宣笔厚重的文化,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;更加坚定了宣笔传承的决心。大家深刻意识到,这不仅仅是一支笔,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图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。

(三兔宣笔内工人照片 金俊杰摄)
聚焦电商:文创赋能下的乡村新貌,激活发展动能
7月3日,团队踏入安徽宣城泾县丁家桥镇。这座被墨香浸润千年的小镇,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,青檀枝叶在风中沙沙作响,沙田稻穗低垂着沉甸甸的希望,宣纸作坊错落有致地散布其间,空气中浮动着纸浆特有的草木芬芳。
在泾县汉唐纸纺园区,团队见证了“文创 + 电商”模式的强大力量。直播间里,主播热情洋溢地展示捞纸工艺,吸引着无数观众的目光。通过直播,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宣纸的生产工艺,感受非遗传承的魅力。这种创新的宣传方式,不仅让宣纸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,也为宣纸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。
在电商的推动下,宣纸原料种植、物流运输等配套产业蓬勃发展,带动了全链条就业。乡村的田野上,不再只有传统的农耕景象,还多了忙碌的物流车辆和充满创意的文创工坊。宣城文化,正通过电商的翅膀,飞向更广阔的世界,让全球各地的人们都能领略到其独特的魅力。

(采访当地村民照片 刘俊杰摄)
调研最后一日,团队采访了当地一位扎根于“文创 + 电商”的年轻人张老师。他感慨地说:“宣纸制作技艺是‘活态非遗’,但传承面临‘三难’:原料采集难,青檀树生长周期长,适合做纸的树木越来越少;人才培养难,学艺需5 – 8年,年轻人往往耐不住寂寞;市场拓展难,传统消费群体萎缩,需要开拓新的市场空间。”而“文创 + 电商”模式被普遍视为破局的关键,它既能以文创赋予宣纸新活力,让古老的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;又能借电商拓宽销售路径,让宣纸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,突破地域限制,在现代市场重焕生机。
此次调研,让团队深刻认识到:宣城文化不仅是历史的沉淀,更是乡村振兴的“金钥匙”。在丁家桥镇,“宣纸 + 旅游”模式方兴未艾,游客可以亲身体验捞纸、描金等传统工艺,住进纸浆主题民宿,感受浓厚的文化氛围,仿佛穿越时空,回到了那个充满诗意的年代;电商产业园里,主播们用流利的语言向全球客户介绍宣纸文创产品,让世界领略宣城文化的独特魅力,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。
未来,安徽理工大学暑期三下乡“徽韵文房溯古行”实践团将继续继续关注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,深入更多地区开展调研实践活动,为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贡献更多力量,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。
